發佈時間:2019-12-12
標題名稱:【運用本土效用測量工作坊】圓滿成功!
發佈內容:
運用本土效用測量工作坊
如何使用台灣的EQ-5D-5L健康效用估值提升藥物經濟學暨效果研究影響?
2019/11/29


 
      雖然台灣過去曾有學者建立了EQ-5D-3L的Value Set但因為種種因素並沒有廣泛運用,EQ-5D-5L在台灣早已被用在臨床試驗與臨床研究上,因應2014年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所提出的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指引中強調藥物經濟學的效用值(Utility)應以本土資料來源為優先,考慮尚未已建立的效用值轉換公式,多數研究只能屈就使用鄰近國家的公式,有鑒於此,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的林香汶老師所帶領的台灣研究團隊經多方的協調與努力,終於於2015年起開始受到財團法人藥品查驗中心及歐洲健康生活品質基金會的認同及後續於2016及2017年期間接獲兩方的部分經費補助,順利於2018年完成全國一般民眾的健康量表EQ-50-5L之台灣估值研究且台灣的估值公式也正式於開放性期刊(PlosOne)刊登與分享。

      此次2019年11月29日在台北所舉行的工作坊,名為” 運用本土效用測量工作坊-如何使用台灣的EQ-5D-5L健康效用估值提升藥物經濟學暨效果研究影響?”中,除了由計畫主持人林香汶老師及該篇學術文獻通訊作者高雄長庚藥劑部/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副教授許茜甯老師分享研究的辛酸與如何使用台灣的EQ-5D-5L健康效用估值外,特邀請EQ-5D、藥物經濟學相關研究的亞洲區權威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羅南老師(Dr. Nan Luo),分享目前EQ-5D-5L目前在全球使用的趨勢、亞洲區使用的現況,並解說了申請使用EQ-5D-5L進行研究的相關規範,提供聽眾們在未來將EQ-5D-5L量表帶入研究設計的想法,羅南老師也特別推崇說台灣在進行此EQ-5D-5L健康效用估值研究時,其品質及水準是相當足夠且嚴謹的。現場有超過100位來自企業、醫療院所與政府機構一起討論如何運用台灣的EQ-5D-5L Value Set來提升台灣藥物經濟學研究與效果研究。

      從分享中得知,在其他國家早已先後進入歐洲健康生活品質聯盟所規劃的全球性EQ-5D-5估值計畫中,台灣是在2012年時林香汶老師在歐洲健康生活品質基金會執行長之一的Dr. Simon Pickard支持下積極爭取計畫之原來進行台灣的EQ-5D-5估值研究,這過程中遇到很多挑戰也見識到國際研究的品質水準,包含對訪談員的品質管控、最困難的抽樣及代表性民眾的招募、所獲得很多負值效用的考量等;而許茜甯老師也分享論文發表過程中所遇到選擇最佳模型難題!

      在綜合討論中,羅南老師強調EQ-5D的應用不光只在藥物經濟學評估,其他議題如:疾病負擔、臨床試驗、醫療品質與醫療決策共享等,也都有很好的學術研究發表。台灣EQ-5D-5L 的健康效用估值因為種種考量(包括高比例的負值)雖然最後選擇hybrid這個模型,但其預測值與時間交換法所建立的模型相當,但最低點更負值,而離散選擇法的結果也呈現在文章中。考量此台灣EQ-5D-5L健康效用估值公式不是一般常見的計算,經過各疾病病患自述健康品質資料收集後,預期會與從一般民眾所獲得的效用值有差異,因此林香汶老師提出建立Taiwan EQ-VT使用者的諮詢平台,邀請研究者或臨床使用都要正式申請,將所獲得的EQ-5D-5L反應經過這平台後可以得到正確計算的效用值,甚至可以與當初1000人所進行的字數健康效用所獲得的EQ-5D-5L健康效用估值趨勢進行比較,雖然平台還在建置中,希望藉由平台可以做為提供台灣民眾及病人於任何醫療服務價值評估、臨床審核和進一步研究或醫療服務及用藥或決策之參考。也鼓勵參與者包含藥廠、政府機構與醫療機構,藉由這平台可以提出未來在台灣應用EQ-5D-5L的注意事項與建議。

      工作坊最後的提問時間中,柯博升理事長、林芳如秘書長、羅南老師、林香汶老師與許茜甯老師一同和與會者討論關於未來健康效用值計算時可能面對的問題並交換意見,也強調雖然現今醫師主導的臨床研究中EQ-5D量表的應用尚未普及,後續應用仍有很多進步空間也仍需要持續推廣此EQ-5D-5L健康效用估值公式及此平台之使用以期提升台灣藥物經濟學暨效果研究的品質及影響。

中國醫大藥學院 博一生 楊琳鈞 / 林香汶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