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2019 - 02
2019-04-26 心得分享1

 
      相信每個人面對職涯選擇時,都有躊躇與懷疑的時候,但要讓自己踏出去並試圖尋找答案,這時相關資源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面試公衛所時,我說「想將藥學與公衛的能力做整合,替自己未來的職涯增加競爭力」。也曾在網路搜尋了相關的工作資訊,但往往較為零散亦或許久沒更新甚至可能需要參加工作面試才能更清楚了解。

      很開心也榮幸經過高醫公衛所謝慧敏老師的推薦,得知了TaSPOR的職涯講座,我真心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資源,學會內請到需多藥物經濟與效果評估相關的業界或半官方組織主管,詳細分享他們的單位、工作內容與自身專業能力與職涯連接的方法。在同一場講座裡,同時多方位的吸收各種不同角色在台灣醫療體系上的連結性與關係,相信聽完後各位同學對未來各種可能性的輪廓也清晰許多。此外,也吸收許多對自己來說很新鮮的名詞,例如: HTA、HEOR、real-world evidence等等,也給了更多可以找相關資訊的關鍵字。過程中講師分享除了大多人對業界既定印象中藥廠的行銷業務等,還有市場准入與藥物經濟學評估,或是醫療顧問公司,也都是很不錯的出路。

      以前大多接受到填鴨式教育往往較欠缺人生探索,踏入職場後難免有時候會進入懷疑人生的漩渦,用行動取代只是掛在嘴邊的「我不知道以後還有什麼可以做」。多參加學會的相關課程相信各位也可以對未來撥雲見日。

 

2019-04-26 心得分享2


 
      在此次TaSPOR舉辦的學生職涯發展講座中,邀請的講者領域涵括了學術界至產業界,從講者們的經驗分享,讓我們能用宏觀的視野去瞭解、想像藥物經濟及效果研究相關工作領域之樣貌。

      透過芳如老師的分享,首次瞭解了HEOR的概念,芳如老師運用了ISPOR的一張2019年十大Health 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HEOR)趨勢圖,帶出了目前整個健康相關之產業發展的關鍵範疇,有藥價的制定、真實世界證據的研究、高齡族群、大數據、價值評估乃至不健康的行為等等,HEOR即是一門透過比較介入方案的效果和成本,幫助相關的政策制定者挑選出合宜選項的學問。

      在藥害救濟基金會黃薇伊組長及醫藥品查驗中心黃莉茵組長的分享中,則是深刻感受到兩位對於工作的熱忱與投入,且不斷的進修、精進專業,在未來職涯中我們必須保持著熱情及初衷,才有續航力繼續向前;而業界的三位講者,則是帶給我們一個概念,「職涯不設限」,找到對於某個領域的熱情,且不斷的去發掘自身的興趣,則在某一天就會發光發熱,而在這個世代,擁有「說故事」的能力更是重要的技能,如何將公司的價值及願景包裝在商業目標當中,除了有想像力也要有執行力。

      每位講者的職涯歷程都相當的豐富及令人嚮往,從分享中看見她們都是將自身能力充實完善,在機會到來時,就可以好好地把握,將自身的專業發揮於其中,五位講者的豐富閱歷充分實現了「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亙古不變的真理,此次的講座相當的充實,讓對於未來尋覓藥物經濟及效果相關工作能更有方向。

 
 

2019-05-18~2019-05-22




 
      

獎學金獲獎人_心得分享1


 
      2019年國際健康經濟及效果研究學會(ISPOR)年會於五月底在紐奧良(New Orleans)粉墨登場。舉辦年會之前,國際健康經濟及效果研究學會(ISPOR)以學會會員為調查對象,排序近期影響健康經濟及效果研究之十大趨勢,其中第一名為「藥費與藥品核價對健康照護預算的影響(Drug spending and pricing)」、第二名為「全民健康保險需有公正的醫療照護可近性(Going beyond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第三名為「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年會議題正呼應了會員們的期待,緊扣著這三個主題。

      筆者觀察引起這三個主題的共同原因是,近來突破性治療的迅速發展。癌症免疫療法、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再生醫學等劃世代的治癒性療法在短期內如雨春筍展露頭角,對病患來說,像是在水面載浮載乘的落難者,不再只能抓著小小救生艇,而有不同的快艇、甚至郵輪可供選擇,然而昂貴的船票,卻是讓病患及保險付費者望藥興嘆。因此藥費及醫療可近性自然成為受關注的議題。另外藥政主管機關為了協助病患取得創新治療,對於這類治癒性療法常加速審核,隨著統計分析方法及軟體的進步,真實世界證據被寄與厚望成為隨機分配臨床試驗之審核輔助資料,也可應用於核價及改善醫療可近性。這些議題在國內熱烈地被討論,於國際研討會亦然,顯示這是國際共通的挑戰。

      由於藥價節節升高,健康保險面臨財務負擔能力(affordability)的危機,除了成本效益分析之外,創新核價機制、財源規劃及藥品使用的管理近年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其中價值協議(VBC, value-based contract)是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之一。價值協議是指根據該產品所提供的價值給與相對應的費用,價值可以是病患所獲得的療效或生活品質改善等健康效果,有意義的價值協議能夠改善健康照護的品質,增加高費用藥物的可近性,並且改善病患的健康狀態。

      價值協議在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名字,包括在美國的PBRSA(performance-based risk sharing arrangements)以及台灣所稱到Outcome-based MEA (managed entry agreement);英國的PAS (patient access scheme)及韓國的RSA (risk-sharing agreements)則是更廣義的包涵考量財務及/或價值的協議。Sebastian Schneeweiss博士在會議中分享PBRSA的五個特點,第一、PBRSA是製造者及付費者雙方同意執行的一個資料收集計畫;第二、資料在獲得適應症之後收集;第三、產品價格、保險給付及該產品的獲利與此計畫收集資料所呈現的效果連結;第四、此計畫收集資料的目的在於減少不確定性,包括在擁有更多元化病患族群的真實世界中呈現的效果(outcome);第五、在製造者及付費者之間分散風險。然而,實際上價值協議的應用卻比不上財務協議來得多,主要的執行障礙包括產品效果與呈現療效之間的因果關係不明確、在真實世界的療效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效果的定義與評估需具有共識、為達成效果定義及評估的共識,需對疾病及產品深入了解、需有足夠的資料及分析平台以執行並追蹤協議之效果、增加作業成本、增加協商時間。

      關於價值協議的利弊分析討論已久,然而長期以來卻沒有執行準則或標準架構,年會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工作坊討論健康經濟學家如何減少價值協議的不確定性(圖一),利用過去熟悉的決策分析模型為基礎,將成本效益分析與財務影響分析加在一起,再進一步延伸模擬不同的協議內容,設定不同的病患族群、次族群、效果指標等價值協議之要素,利用敏感度分析檢測不同變項的影響範圍,模擬不同效果指標的發生情境下之財務影響。有別於過往的決策分析模型大多設定為付費者觀點,協議模擬模型(contract simulation model)還需加入廠商觀點,以達到雙方風險分攤,促進協商共識。
 
圖一:協議模擬模型示意

 
圖片來源:Slide from W19: HEALTH ECONOMISTS CAN HELP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ISK IN VALUE-BASED CONTRACTS, ISPOR 2019.

另一個關於健康保險面臨財務負擔能力的討論是,因應可治癒性的精準醫療而提出的精準財務(precision financing)概念。病患只要接受一次治療,就能治癒嚴重疾病的藥物接二連三上市,儘管數量不多,但其高昂的治療費用,讓醫療體系面臨棘手的挑戰。既然健康保險無力一次給付全額天價藥物,根據療效階段性給付的方式(performance based annuities or milestone based contract)如圖二成為健康保險付費者的考量之一,既可避免過高的單次現金流出,又可減少療效的不確定性。
 
圖二:根據療效階段性給付治癒性的精準醫療(Performance-based annuities)

 
圖片來源:Slide from EDUCATIONAL SYMPOSIUM: ABLE TO CURE? ABLE TO PAY? CLOSING THE WIDENING GAP, ISPOR 2019.

      近年來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的應用愈來愈廣泛,除了支持上述提到的價值協議及精準財務,主管機關在特定情況下,也可參考真實世界證據核准醫療產品上市。2018年12月美國FDA公布了一份三要素之真實世界證據準則,要素一、適當的真實世界資料(fit for use),是否使用適當的真實世界證據以回應法規決策的問題?要素二、適當的研究設計(adequately designed),是否使用適當的方法學分析以回應法規決策的問題?要素三、適當的執行(appropriately executed),是否根據FDA法規要求監測及收集資料?

      由於隨機分配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長久以來作為法規要求之標準,學者嘗試使用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與隨機分配臨床試驗之相同的問題,看看根據上述三要素執行的真實世界證據是否能夠得到與隨機分配臨床試驗一致的結果,藉此加強使用真實世界證據作為決策證據的正當性。然而,會議中另一股聲音認為真實世界證據與隨機分配臨床試驗本質上就不相同,因此這樣的研究可以了解efficacy-effectiveness gap,但不能作為評估真實世界證據品質的依據。

      從這次研討會中發現,台灣與世界各國面臨的難題有許多共通之處,不同利害關係人在從不同切入點做了許多努力,目的卻是相同的,不僅僅是有效率的分配有限資源以加速、改善整體醫療照顧品質,也要考慮財務負擔能力的永續。

獎學金獲獎人_心得分享2


 
參加會議經過

      2019年國際藥物經濟學暨效果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ISPOR)的年會,於2019年05月18日至2019年05月22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Ernest N. Morial會議中心舉辦,這次會議總共吸引了來自65個國家,將近4000名的健康照護產業相關人員共襄盛舉。此次會議的主題為《Rapid. Disruptive. Innovative. A New Era in HEOR》,主要是探討將醫療經濟與結果研究(Health 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HEOR)應用在醫療照護決策中的方法學,以及具有挑戰性或是爭議性的議題。包含了於HEOR中結合真實世界數據(real-world data)、臨床資料、經濟資料、病人自己的報告結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病人偏好(patient preferences)與健康照護政策等的新應用方式,以及其他HEOR相關的創新領域等。

      除了正式的會議以外,主辦單位亦提供了不同難度的短期培訓課程,讓與會者能夠自由報名參與,課程內容主要也是環繞著HEOR的相關議題進行授課與討論。近年來,醫療科技評估不論是在健康照護的議題上,或是在相關的研究方法學上,都有相當快速地發展,為了更加磨練自己的能力,以及跟上國際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報名了兩個短期課程。第一個課程的主題是《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Alongside Clinical Trials》,在開發新的醫療科技與技術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不再只是重視療效結果,亦對經濟相關的資訊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期望能透過藥物經濟研究的工具-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精確地評估新興醫療科技的價值。在這堂課中講者介紹了藥物經濟研究主要使用的工具,並且以數個ISPOR的RCT-CEA專案小組報告為例,說明應該如何伴隨臨床試驗同步進行藥物經濟研究。另一個課程的主題是《Advanced Decision Modeling for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上課內容包含了在面對參數的不確定性時,該如何選擇參數分布模型與探討不確定性的類型;還有應該如何解釋決策模型的分析結果,以及如何將其展示出來;最後更是探討了在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分析結果時,應該如何做出決策,並且分析做出錯誤決定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這次的會議中,我主要參與的是海報展出,展示會場總共分成了五大主題會議,並花費三天的時間舉行,而我的論文海報是在第二天的第四主題會議(Research Poster Presentations - Session IV)中展出。除了第四主題會議以外,我也前往同一天舉行的第三主題會議(Research Poster Presentations - Session III)進行觀摩與學習。第四主題會議的展出內容包含了:Drugs & Generics(PDG)、Multiple Diseases(PMU)、Rare & Orphan Diseases(PRO)、Respiratory-Related Disorders(PRS)與Urinary/Kidney Disorders(PUK)。我的論文海報是屬於Drugs & Generics(PDG)這個類別,內容主要是透過醫院病歷資料,以國家保險支付者的觀點,建立Markov模型,評估與分析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作為化療後的二線治療之成本效果。在作者討論時間的過程中,我很榮幸的與兩位與會人士一同討論我的研究,第一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他向我分享了免疫治療新藥在中國的上市情形,並且對台灣將醫療科技評估技術納入政府健康照護政策之決策參考的純熟程度感到十分驚訝與佩服。另一位則是來自印度的學者,因為他本身是具有深厚生物統計背景的學者,所以與他討論的內容主要是著重在方法學的部分,他認為傳統使用的經濟評估模型是受限的,應該積極開發更具有彈性的經濟評估模型,同時他也與我分享了他自己正在從事的研究內容。
 

與會心得

      人生中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就是參加如此盛大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內心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就這樣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會場,直到看到自己的論文海報張貼出來,突然覺得能夠讓自己的論文研究在一個國際會議中佔有一個小小的角落,心中雀躍不已。但是同時也領會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新的技術與新的想法不斷地被提出,未來無論我們在哪個崗位都應該要持續追求進步。

      回想起當初投稿ISPOR會議的動機,一方面是指導教授郎慧珠老師的鼓勵,另一方面是認為參與國際會議是測試自己能力的最好方式,在會議中不僅會有專業的評審人員對於自己的論文給予意見回覆,還能夠與國際頂尖的學者進行交流,更是一個能夠磨練自己的英語能力、拓展國際視野的絕佳機會。很高興有機會能夠參與這次的會議,不僅觀摩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也在課程中接收了相關領域的新知,並且透過與其他與會人士的交流,激盪出更多思考上的啟發。

與會照片


2019年05月19日參與ISPOR短期課程,主題為《Advanced Decision Modeling for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 2019年05月19日參與ISPOR短期課程,主題為《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Alongside Clinical Trials》。
ISPOR 2019年會於美國紐奧良Ernest N. Morial Convention Center舉行。 2019年05月21日參與海報展出(Poster Presentation Session IV)。
2019年05月21日於海報展中與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交流討論。 2019年05月21日於海報展中與來自印度的學者交流討論。
2019年05月21日於會場內與主視覺設計合影。 2019年05月21日與一同參與會議的同學於會場內與主視覺設計合影。





 

 
ISPOR:
  • 9/12(四)-9/14(六) ISPOR Latin America 2019 (Bogotá, Colombia)
  • 11/2(六)-11/6(三) ISPOR Europe 2019 (Copenhagen, Denmark)